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成效显著 “七个着力”推动老龄事业创新发展

2018-07-08 19:14:22 admin 9004

      6月8日上午,广州市召开2017年全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全体(扩大)会议。市政府副市长、市老龄委主任黎明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民政局局长、市老龄委副主任何镜清主持会议,市民政局巡视员易利华作老龄工作报告。市老龄委委员、联络员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区老龄委主任,民政局、老龄办以及街镇老龄委负责同志在分会场参加会议。


黎明副市长充分肯定我市老龄工作在2016年取得的成绩,她指出:2016年,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向纵深推进,养老保障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医养融合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有序推进,跨境养老服务政府间合作实现零的突破,老年优待政策全面有效落实,全市老龄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黎明副市长强调,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及对广东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和动力,自觉把老龄工作放到广州建设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的大局中去谋划和推进,聚焦政策创制、深化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落实老年优待等重点任务攻城拔寨,确保相关制度和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以老龄事业的创新发展不断增进全市老年人的民生福祉。


2016年全市老龄工作成就

出台《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的意见》、《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办法》等30余份涉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医养结合、长期护理保险等方面的政策文件。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逐步增长,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医疗救助标准大幅度提高;落实3000万元用于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及居住区公共设施无障碍改造;全年发放长寿保健金4.88亿元,惠及63.76万老年人,老年人持卡乘坐市内公共交通优待金额达8.66亿元;“银龄安康行动” 参保老年人达112万人,参保人数位列全省第一;推进退管服务精细化管理,退休人员社区管理率达到95.1%。


投入2750万元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X”创新试点,在全市111个街(镇)铺开助餐配餐服务;投入8600多万元资助民办养老机构,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创新,全市养老床位5.9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40张;举办首次社会组织为老服务专项公益创投活动,投入1000万元资助68个为老服务公益项目。


老年人医疗保险待遇逐步提高,住院政策范围内医保支付比例达到90.25%;开展老年人慢性病预防控制以及大肠癌筛查等12个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推广社区家庭医生服务,9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4%的镇卫生院开展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老年人列入重点服务对象,签约家庭医生2125人,签约居民104.93万人;全市73%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探索建立337个分散型医养联合体、17个紧密型医养联合体和虚拟联合体。


全年组织开展老年文体活动近100场次,参与人数达10万人次;老年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老年大学、老年学校、老年教育点分别达到20所、70所和213个;老年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老年志愿者人数占全市老年人口的10%;全市基层老年协会近2500个,创建示范性基层老年协会20个;市福利彩票公益金立项40万元,资助50个优秀老年文艺团体。


“七个着力”推动老龄事业创新发展

加快推进中央财政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和我市“3+X”创新试点,着力构建社会化“大配餐”服务体系;建立特殊老年人的“关爱地图”和定期巡访及主动服务机制。完善公办养老机构的兜底功能,到2017年底,投入运营的市、区公办养老机构针对失能、半失能、高龄困难老年人的护理型床位达到80%以上;资助6万名失能及80周岁以上老年人使用“平安通”。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引导养老机构延伸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制定养老服务规范和标准,建立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体系,开展养老院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加强养老服务跨境合作推动穗法跨境养老服务合作备忘录实施。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全市养老服务培训指导、技能交流平台和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引进,鼓励低龄老人参与养老互助服务。推动养老产业发展,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产业,培育扶持养老新业态。


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出台《广州市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意见》,着力推进信息系统开发、建立失能老年人鉴定流程、确认长期护理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等工作。落实2017年度养老金调整工作,继续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改革,落实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工作。加强老干部的服务管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进“银龄安康行动”,全市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参保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实现全覆盖。


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强老年人健康检测和健康指导,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80%以上的医疗机构为老年人开设优先挂号、优先就医的绿色通道。出台我市家庭医生式服务配套文件,精细化推进我市家庭医生式服务,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门服务老年人的能力。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合作机制,多形式引导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推动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与周边医疗机构合作。支持设立医养结合研究院。


加快推进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和居住区公共设施无障碍改造,市、区按照五年行动计划有序推进和落实无障碍改造工作。研究制订我市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整体计划,分步推进适老居住环境、出行环境、健康支持环境、生活服务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建设。


强化老年优待服务。推进《老年人优待办法》修订工作,推动落实老年优待政策。广泛开展关爱老人行动。发展为老志愿服务,引导全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公益创投主体及有关社会组织聚焦老年群体,常态化提供适切的服务。完善涉老维权机制。创新老年法律维权机制,针对涉老案件及相关纠纷开辟绿色通道,强化司法援助,加大处置力度,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大力开展法制宣传及警示教育。依托各类媒体平台加大老年权益保障、法律维权、优待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和老年人依法维权意识。


健全老年教育机制,理顺我市老年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办好一批示范性老年大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完善老年健身设施,推进登山健身步道建设,完善社区老年体育公园。创新老年活动品牌,精心策划组织好2017年“敬老月”系列活动,推动老年文艺团体的发展,进一步开发和推介老年旅游产品。发挥基层老年协会作用。开展示范性基层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检查及第三批创建工作,推动老年志愿服务平台建设。


构建“大老龄”宣传格局,加强人口老龄化国情和老龄政策法规教育,引导全社会增强接纳、尊重、帮助老年人意识,增强老年人自尊、自立、自强的自爱意识。做好老龄统计及相关调研工作。落实2016年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发展监测统计工作,开展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